從肝癌干細胞的zui初報道以來,針對其的研究已經成為研究者熱點關注的領域,相關的報道也逐漸增多。
1.高致瘤性 事實上,致瘤性是zui令人關心的問題,通常實驗采取將腫瘤細胞移植到免疫缺陷小鼠體內來驗證不同細胞群的致瘤性。一般情況下成瘤實驗需要大于10的腫瘤細胞才能致瘤,而極少量富集的腫瘤干細胞就能在小鼠體內成瘤。因此,腫瘤干細胞有時亦可稱為“腫瘤起始細胞(tumorinitiatingcels)”。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各個研究小組的對成瘤所需細胞數的報道并非*一致,Huh7和PLC/PRF/5的SP細胞只需 10細胞數即可成瘤,Huh7和 PLC8024細胞系中的CD13+細胞需要 5000細胞成瘤,而 MHCC-97L和 PLC細胞系中250個CD90+細胞便足以成瘤。其中可能有不同實驗因素的影響,據報道細胞分選和瘤細胞移植實驗的條件對結果的影響相當大。
2.未成熟細胞表型和多向分化潛能 據報道在CD13+的Huh7等肝癌細胞中,與干細胞相關的一些基因如Oct3/4,BMI,SMO,Notch等其表達均上調。另外,在Huh7和PLC/PRF/5細胞系中SP細胞群富集了 AFP+CK19+的肝前體細胞表型的細胞,并逐漸分化出肝系(AFP+CK19-)和膽系(AFP-CK19+)表型的細胞。
3.侵襲和轉移特性 多個研究都發(fā)現這些“肝癌干細胞”高表達CK19,而CK19和腫瘤轉移的關系密切。Haraguchi等報道在體外的tr-answel試驗中,Huh7細胞系的SP細胞比非 SP細胞顯示更強的侵襲力。更有力的證據來自CD90+肝癌細胞的體內成瘤實驗,結果提示CD90+的MHCC-97L細胞具有更高的肺轉移率,而且在轉移結節(jié)中CD90陽性的細胞比例要高于原位移植的腫瘤。
4.耐藥性 腫瘤干細胞能以多種方式產生對化療藥物的抗性,可能的機制包括藥物靶標的突變,抗凋亡能力和藥物外排能力增強。其中藥物外排能力由ABC轉運蛋白介導,也是SP細胞的特性,而同時具有高致瘤性和耐藥性的SP細胞可能正是肝癌耐藥細胞的源頭。另外Ma等發(fā)現CD13+的肝癌細胞的耐藥能力高于CD13-細胞,而這種耐藥性可能是有Akt信號通路在CD13+細胞內的激活而提高抗凋亡能力而介導的。
© 2024 上海一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滬ICP備14030958號-14 管理登陸 技術支持:化工儀器網 GoogleSitemap